偶尔去豆瓣看了一下,好多友邻被永久禁言。我不是大家说的“书影音用户”(我自己觉得只要书影音,有没有网络标记无所谓,没网络的时候,好多人还手写呢,网络有了人反而更懒,没网络标记不行),是处于鄙视链底端的“小组用户”。发现“豆红”或者关注量大的或者掌握流量的书影音用户主要集中于:1. 编辑出版记者类,从各类转发领书的广播看出来(以前不知道有免费领书,一看原来是编辑出版记者类互玩的游戏)。2.公益类(劳工,或者Lgbt,这些在豆瓣先天占了高地,所以也是豆红来源之一)。3,影评类,关注一些电影节或者偶尔写个人影评的。3,语言学及社科类学生或者爱好者(主要是一些小语言或者方言民科,社科民科)。这些用户代表了来长毛象的豆瓣难民群体。这些群体偶尔关心时政,偶尔只关注所谓书影音。处于鄙视链底端的是吃喝玩乐追星的小组用户。其实我觉得一个网站,他们怎么赚钱怎么来,应该不会关注群体划分,我也不是替豆瓣说好话,都一个网站的用户,豆瓣看来,大家都是一串的代码,书影音用户也没有比小组用户高贵,在豆瓣眼里,你们都是代码,没有区别。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uk-61115229 BBC关于在英BNO香港人,普通话和粤语社群的猜疑和隔阂现象。一港人Bno移民因为抗争被自己的说粤语老板解雇,扫地出门;说普通话的移民同情BNO港人,想帮助他们,却被怀疑是中共奸细,热脸贴冷屁股。这种情况很普遍。我认为粤语港人和普通话简中人,最融洽以及最互相理解的应该在豆瓣和长毛象了,象友里很多比港人更理解香港更激进的精港人,用简中网络艰难的为港人发声,尝试理解他们并且思考和借鉴抗争的方式;一些港人用简中网络和长毛象告诉香港经历的苦难已经他们的种种努力,唤醒简中人。离开豆瓣和长毛象,无论港人和简中人,粤语和普通话说得再熟练,在对方眼里都是奸细,尝试理解也是“热脸贴冷屁股”。隔阂肯定存在,可能会越来越大。所以,双方的处境都不一样,只要各自努力就最好,也不用强行理解对方。
我们听到的和领会的其实只是我们一知半解的东西。